欢迎光临小九直播回放的网站! 关于我们 | > 小九直播回放 | > 小九直播在线观看 | > 生产设备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 >

小九直播回放-有一手生产加工、定做多种聚乙烯板材

多种链条导轨、PP板、聚乙烯板材、尼龙制品等产品
小九直播回放 服务电话 13395343281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0534-5545888

传真:0534-5545888

手机:13395343281

邮箱:sdjths@163.com

地址: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56号

不死的达玛花--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月记


来源:小九直播回放    发布时间:2024-08-20 21:05:16

  翠峰山依旧静默,白龙江奔腾如往。刚刚经历了巨大劫难的这座“藏乡江南”小城,正裹着沉重的泥浆,从退却的洪水中,奋力站起……

  城里街道已明显热闹起来,两边的商铺大多已重新开张,一家小饭馆的墙上虽然还有未冲尽的淤泥,可餐桌椅擦得铮亮。

  路边也多了不少卖菜、卖水果的地摊,狭窄、拥挤的小城有了许多久违的喧闹。

  舟曲朵迪艺术团20岁的藏族姑娘才吉卓玛这两天正在团里参加舟曲最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舞蹈“达玛姑娘”的重新排练。她有些害羞却又自豪地问我们:“知道达玛花吗?那是舟曲山上最多最美也是最坚强的花,毁了,她会发新枝,埋了,她会长新芽。我们舟曲,就是达玛花!”

  在舟曲县城关镇帐篷派出所的一间帐篷里,坐在行军床上,王芳芳低着头,轻声讲起十多天前总理前来帐篷探望的那个夜晚。

  一个月前的灾难中,王芳芳的丈夫--舟曲县公安局果耶派出所藏族民警杨贡确东智和4位亲人不幸遇难,原来一大家8口人,只剩下王芳芳、老公公和10个多月大的儿子南卡旺姆。

  “我要坚强地活下去,把孩子抚养大。”王芳芳看上去很憔悴,但线;无法忘记,一个月前的黑夜,灾难从翠峰山深处涌动,山洪夹杂着泥石流顺山谷一路狂下,那些绿葱葱的玉米地、树木,那些仍亮着灯的房子、已入梦乡的人们,一瞬间被吞没。

  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总理赶赴灾区。紧接着--8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抢险救援,强调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最突出位置,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

  当地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

  8月8日上午10时左右,某集团军防化团团长蒲军礼率领的部队抵达救灾现场,成为最早抵达灾区的外围救援部队。

  “这一个月,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就是我这手下六百娃娃兵。”讲起一个月的苦战,这位头发微乱、脸色黝黑的军人眼圈不禁有些发红,“累到啥程度?两只脚都没办法承受自己的重量!什么是战场?这就是战场,惨烈、艰辛。”

  中华民族的手足之情,在灾难来临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传递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

  三眼峪施工点,是堰塞体处置中抢险难度最大、最危险的作业点,泥石流掩埋深度平均深达10余米,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大型设备稍有不慎,随时都有深陷淤泥的危险。

  每天两班倒,每班12小时……从8月15日至今,当兵15年的武警水电三总队十一支队挖掘机操作手、被战友称为“刘一手”的刘建斌始终战斗在这里。

  在铺设路基箱时,刘建斌主动担当开路先锋。8月15日,当路基箱铺设至三眼峪与白龙江交汇处即三眼峪作业点时,意外发生--铺设了三层路基箱的临时便道无法承载近30吨的挖掘机,不停下陷,0.1米、0.2米、0.3米……

  刘建斌没有慌张,先慢慢将挖掘机往后方撤,再用挖掘机将深陷处填实。中午11时20分,挖掘机终于在河道右岸站稳脚跟,开始疏浚河道。这标志着三眼峪施工点的施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展开施工作业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记者的采访,刘建斌的话简单明了:“灾区都这样了,我们不上,谁上?”

  我们不上,谁上?!一句朴素的话语,透射出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色。

  在舟曲抢险救灾工作中,包括、武警部队等在内的人民军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最多时达到1万多人。

  --截至9月3日,舟曲累计转移疏散群众16870人,成功解救受困群众1243人,救治伤员2387人。

  --在第一时间设立临时安置点后,为实现过渡安置,舟曲在离县城4.5公里的城关镇沙川坝征用100多亩土地,搭建过冬棉帐篷1000顶,对受灾群众进行二次安置。截至9月3日,共有143户470名受灾群众入住沙川坝集中安置点。以投亲靠友及其他分散方式安置达到22197人。

  --堰塞湖险情是抢险救灾的关键环节。、武警、专家联合攻关,连续37次对堰塞体实施爆破,采取“爆、挖、冲”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河道疏通力度,排除了堰塞湖险情,经受了多次降雨和洪峰的考验。

  --截至9月3日,累计清理淤泥100多万立方米,开挖、加固三眼峪、罗家峪排洪沟2.4公里,清理南北滨河路淤泥470米,清理倒塌房屋861间,拆除危楼和群众危房126栋,清理商铺淤泥74间,南街、北街的淤泥已清除。

  抢修基础设施、开展卫生防疫、监测预防地质灾害……一个月里,各项抢险救灾工作环环相扣,为下一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创造了条件。

  城关镇街道上的超市、服装店、饭馆、网吧、银行……陆续开张。

  这是舟曲人最熟悉的生活,突然断了、碎了,又顽强地、坚韧地连接、恢复。

  不死的达玛花,只因有生生不息的灵魂8月15日,举国为舟曲遇难同胞哀悼,下降的半旗在风中默泣……

  就在这一刻的3天前,上午10点50分,舟曲县人民医院接生下一名6斤8两的男婴,婴孩的妈妈是在泥石流中死里逃生的27岁的藏族妇女杨闹吉。

  8月7日,怀孕10个月的杨闹吉从家乡曲瓦跟着丈夫来县城医院检查身体,住在租下的一间学生宿舍。灾难发生的一刻,丈夫紧紧抓着她的手,拼命向外跑,刚跑到房间的门口,山洪冲来,把他们打散。最后一刻,她听到丈夫呼喊着:“别害怕!”瞬间没了踪影。杨闹吉被倒塌的门板夹裹着砸进淤泥,失去知觉。

  想到再也不能相见的丈夫,她呆若木偶,感受不到任何生的喜悦。直到新生的儿子来到世上那第一声冲天的啼哭响起,年轻的母亲泪落如雨。

  截至9月4日,在经受泥石流创伤的舟曲大地,灾后已有51个新生命诞生。

  一家16口人,8个大人幸存,8个孩子全部遇难,灾后,身为张家兄弟中排行老二的张红红不停地哀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带走的偏偏是孩子。”

  “老大、老二住后院,我们老两口和老三住前院,前后30间房子。一场灾难,一个砖头都没有留下,一个娃娃都没留下……”70岁的老父亲张金生念叨着,眼角的泪往下滚。

  “我们老了,你们还年轻,日子还得好好过。”这是几天来,张金生对儿子、儿媳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想让他们能振作起来。

  “他们心情不好,我还能做得动,每天给他们做两顿热饭,给孩子们长长精神,孩子们也给我们长长精神,一起活下去。”64岁的老母亲杨朝梅一边往锅里揪面片,一边说。

  9月2日,在泥石流中受伤住院的大儿子张庚成从天水的医院回到了家,这个破碎的家,8个大人全部团聚了。

  为了让这个家的生活能够延续下去,杨朝梅9月3日一早就去了三眼村旁边被泥石流冲剩下的三分地里,把仅存的一点豆角采摘后用背篓背了回来。

  “我把豆角撕开晾在屋顶上,现在有政府发的菜,这些晒干后留着冬天再吃。”杨朝梅说,“日子要和从前一样过下去。”

  灾难中,因一张为遇难女儿清洗辫子的照片而感动无数人的父亲韩如栋,几乎死而再生。

  韩如栋的女儿叫韩璇,8岁,开学就升小学3年级。聪明、善良、美丽的女儿就像他和妻子心头的一颗明珠。她总是扎着一根小辫子,辫子上别着一只红发卡,手腕上套着一对彩线。她喜欢数学,喜欢童话,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抱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给爸爸和妈妈读上一段。她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白雪公主》。

  她还很喜欢提问题。有一天,她问爸爸:“花儿为何会发芽?为何会开花?”爸爸讲,一颗种子落在泥土里,给它浇水,就会发芽、开花。她就找来一颗种子,种在花盆里,天天浇水,看着它冒出了小芽,开出了花。她把这些都写在了日记里。爸爸很想看看她是怎么写的,她顽皮地歪着头拒绝:“不!保密!”

  泥石流发生的那个夜晚,给人打工的韩如栋在县城附近照看工地,当他发疯一般地赶回家,家彻底毁了。父亲、母亲、妻子、女儿、儿子、大嫂、弟媳、两个侄子共9口亲人被灾难夺去了生命。

  “我是从那只红色的发卡一眼认出女儿的,她的手腕上还戴着端午节的花绳。”韩如栋接过别人打来的一盆水,和着泪水,给女儿擦洗了脸上和头发上的淤泥,把女儿和妻子、儿子一起葬在了一个开着花儿的山坡上。

  “璇璇爱花,愿她的灵魂和花儿在一起。看到花,就看到她了。” 一时万念俱灰,几次想轻生的韩如栋,因为心中存有的这个念头,一遍一遍咬牙挺了过来。

  韩如栋正在找活,准备继续他的打工生活。为亲人活下去,为女儿活下去。他说:“我要用一生去破解女儿记在日记里的秘密--花儿为何会发芽?为何会开花?”

  不死的达玛花,只因挺立着山一样的脊梁25岁的尚方方是月圆村的新掌门人。

  “20多天了,没洗过一次澡,没换过一身衣服,昨天晚上才抽空洗了一下。”9月3日一整天,尚方方都在忙着给受灾的村民领取和发放物资。

  月圆村灾前有居民86户,361人,灾后只有12户人口完整,近30户无一人生还,留下12个孤儿和两个孤老。

  泥石流发生的当晚,原村支书遇难,作为一名年轻的员,尚方方和村里幸存的党员干部一道,紧急救人、转移群众。灾后第四天,他被镇上正式任命为月圆村党支部书记。

  尚方方成了月圆村最忙的人,一次安置、二次安置、分散安置、物资发放,哪里有村民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尚方方长这么大从来不沾烟。现在他抽上了烟。淡蓝色包装5元钱一盒的“兰州”牌,一天一包。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办法排解心头堆积如山的操心事。

  他至今记得,接到镇上的任命电话后,他愣了很久。作为一个“80后”的青年党员,他从没想到自己在这个年龄、这个当口,要挑起这么重的担子,他感到有些害怕。

  连夜,他召开了灾后月圆村第一个党支部会议,在入党积极分子中,火线名青年党员,并给每人都分配了任务,第二天就把党旗插上了月圆村受灾群众安置点。

  每天早上,这位月圆村的新任支书,天不亮就起身,带着党员青年,去县城边上的救灾物资发放点,领全村人的救灾物资。再靠着脊梁和背篓,一趟趟地背回山顶上村民的临时安置点。上百斤的东西,背一个趟要三四个小时,一天要背三四趟。

  他把村民分配在25顶帐篷里,让人下山买了一口大锅,安排专人给大家做饭。他对党员干部们做了详尽分工,从领取发放物资到治安执勤、打扫卫生,将大家的生活安排得像一家人。每天,无论忙得多累忙到多晚,他都要去安置点把每个帐篷走一遍。

  如今,全村剩下的57户151人中,有12户23人去了沙川坝的二次安置点,剩下的都投亲靠友了。住房问题、生活物资已经解决,基本能保证过冬了。下一步就是月圆村重建。

  尚方方说:“我属牛,我要像一头开山的牛,带领着月圆村活下来的人们,用双手拼出我们的新生活!”

  9月3日上午,位于舟曲县政府广场的城关镇帐篷派出所里,一身作训服的冯青林十分忙碌,今天他值班。

  最近几天,重新办理二代身份证、户口本、开户籍证明的群众慢慢的变多,派出所里的业务异常繁忙。冯青林时不时揉揉眼睛,抓抓头发。身为舟曲县公安局110巡警大队副教导员,他在痛失女儿后,毅然回到工作岗位,直到现在也没有停下来。

  受伤的妻子已经出院回家,可以下床走动了,这多少给了他一些安慰。但女儿永远是他心中最深的疼痛,不能碰触。

  那个仍被泥石流掩埋的家剩下的唯一财产,只有他值班时带着的一部手机。妻子出院后,他立刻又给妻子买了一部新手机。

  “也没想为啥一定要着急买个新手机,就是觉得,随时能够联系上,才安心。”冯青林说。

  在泥石流灾害中,舟曲县公安局迄今已确认有12名民警遇难,亲属中29人遇难,办公楼和两栋家属楼完全被毁,城关派出所被淹没,面临拆除……

  一个个党员,一名名群众,此时此刻,他们的汗水比泪水更让人心疼,他们的坚守比誓言更掷地有声。

  让人不能忘记的,还有质朴而纯线岁的袁雅和妹妹袁莉报名成了志愿者。袁雅被派往距离县城2公里外的一个物资转运点搬运救灾物资,袁莉则被安排在县统办楼打扫卫生。

  “她整天不说话,只是一趟一趟地搬运物资。搬运一趟物资至少需要40分钟,每天要跑10多趟,脚底都磨起了泡。”和袁雅一起干活的村民这样说。

  8月12日下午,袁雅体力不支晕倒在运送物资的途中。但是住院休养3天后,袁雅坚强的身影又出现在了搬运物资的队伍中……

  舟曲县团委书记李小军和记者说,灾区3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中,“90后”占了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这些孩子在灾难面前成熟了,他们反映出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欣慰。”说这些时,李小军的眼睛有些湿润。

  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的开学日。这天上午,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在位于兰州的甘肃银行学校举行,借读在这里的舟曲一中高三理科班280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在操场上整齐列队,在新学校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擦去眼角的泪水,抚平昨日的伤痛,怀着感恩之心,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典礼上,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白继忠这样激励舟曲师生。

  同一天上午,在兰州科技外语学校,记者见到了来兰州异地就读的舟曲灾区孤儿何坤。他上身穿件蓝色的运动衣,下身穿着牛仔裤,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的运动鞋,看上去很精神。

  “挺漂亮、挺好的,感觉比我们县一中的学校还好。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家的受灾情况,对我很关心。我过去英语比较差,一定要赶上去。”与前两次在舟曲见到何坤时相比,他的话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灾难中,16岁的何坤失去了9位亲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二叔、二婶、妹妹、大弟、二弟。灾难发生时,他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家过暑假,幸免于难,却让他成了一个痛断心肠的孤儿。

  他无法忘记那天晚上8点,爸爸给他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要好好学习,听外公外婆的话。”声音语重心长。

  他知道爸爸的心思,这辈子,他和妈妈最大的愿望就希望他能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轻松快乐的少年生活,让何坤还很难理解父母的心意,更很少想到珍惜。只是有一回,上小学的他,考了一个好成绩,平常从舍不得下馆子的爸爸和妈妈,带着全家在一个“五元小炒”的小饭馆里美美吃了一顿。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他再没见爸妈那么高兴过。

  就在这场灾难的前几天,他差7分没够升高中的分数线;“我很后悔!不懂得珍惜。”何坤低着头,眼里有泪。

  灾难之后,他几次跑回慢慢的变成了一片平地的家,心里对着亲人说线;“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做个有出息的人!”

  从8月10日起,他来到舟曲县一中受灾群众安置点做了一名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清理安置点的生活垃圾。

  他最盼望的是9月1日高中开学的日子,街头一纸公告让他喜出望外。差7分没够升高中分数线的何坤,被舟曲一中补录,将随其他1200多名高中一年级同学一起,到兰州科技外语学校异地就读。

  那一天,他再一次跑到爸妈遇难的“家”,向他们报告这个好消息。

  接连几天,72岁的舟曲县三眼村村民冯炳生老人一直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乎着。占地一亩多的大棚里,豇豆茂盛葱绿,南瓜上不时有水珠滚落下来。老人说,发洪水前村里几乎每家都有大棚、菜地,现在只剩下9家了。

  “这是我在泥石流发生后种下的,才十几天,很快就能吃了。”冯炳生指着一块油菜苗说。

  位于南街北头的南门批发部内,杨海发正在紧张忙碌。这个8月12日就恢复营业的批发部,慢慢的变成了城区受灾群众重要的商品“供给站”。

  这一刻,儿子杨江涛正在和工人们把一箱箱的食品和饮料等搬进批发部。小小的批发部内,一时被各种货物填满,仅留下一个人通过的窄道。

  “现在批发部基本进入了正轨,和往常一样,我的生活,也正逐渐回到正常状态。”杨海发说。

  穿城往西约4公里,是受灾群众的二次安置点--沙川坝,千顶帐篷连结而成一个新的社区。这里的人们,也在谋划着明天。

  在城里开牛羊杂碎店的李兴明说:“城里暂时开不了张,我寻思着能不能在帐篷社区里开个店。城里我卖7元一碗,这里我卖6元,大家都受灾了嘛。”

  在三眼峪泥石流冲击带的旁边,残留下来的田地里玉米渐黄,农家院里火红的石榴和紫色的无花果正在熟透,随处可见的青柿子、青苹果和青核桃正等待秋霜的浸染,鲜红的国旗在各式各样的房顶上迎风飘扬……

  这是一个无法忘却的秋天。经历劫难的舟曲,悄悄拭去泪水,抚平伤痛,期待新生。

  那个跳“达玛姑娘”舞蹈的才吉卓玛告诉我们,达玛花枝干很硬,花瓣很大,像树一样。冬天里大雪,它没了花,却把根扎得更深,只待下一个春天,开得更加烂漫。

   据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舟曲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消息,截至目前,甘肃省舟曲县浸水房屋建筑退水后清淤前的安全性应急评估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对137栋房屋建筑完成了安全方面的鉴定。此外,舟曲在供水保障、建筑垃圾与淤泥处置、灾后重建规划方面的抢险救灾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新华社甘肃舟曲9月2日电(张东波、郭海涌)军警民上万人2日在全面退水后的舟曲县城主要街道展开清淤大会战。

  在北滨河路一侧临街门面前,某部官兵正操纵小型挖掘机灵巧自如地将一铲铲淤泥铲到白龙江江堤上。不远处一条街道两侧的门面商铺前,身穿迷彩的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在街道上用手中的铁锹、小铲子等清理着淤泥。商铺内,重返家园的店主打开门窗,也在清理着屋内的淤泥和污物。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