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回放-有一手生产加工、定做多种聚乙烯板材
多种链条导轨、PP板、聚乙烯板材、尼龙制品等产品
与LCD相比,OLED在色彩表现、响应速度等规格方面更具有优势。此外,就价格而言,同尺寸的OLED面板价格远超LCD面板。
在技术与收益的双重加持下,全球面板企业将发展重心逐渐转移至OLED。虽然大尺寸OLED受技术和成本等因素限制,但OLED在在手机、平板、笔电、显示器等领域的渗透率正逐步拉升。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OLED在手机中的渗透率已高达57%;在平板端,受苹果iPad首次采用OLED面板影响,渗透率达到9%;笔电、电视端渗透率为3%,显示器端渗透率为1%,未来呈上涨趋势。
据WitsView观察,近年来以三星、LG Display为代表的韩国OLED面板厂商为抢占市场,加快产能扩张的步伐。
三星于2023年4月宣布投建第8.6代IT专用OLED产线亿元)。LG Display目前尚未投建第8.6代OLED面板产线年在OLED显示领域的投资规模达2.2万亿韩元(约人民币110亿元)。
面对韩国OLED面板厂的扩张,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也不甘落后,2024年开始在OLED领域押下重注。
在OLED面板产线建设中,高世代面板产线代线以上)在大尺寸生产、产品性能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方面优势突出。目前,国内OLED面板产线代,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建设高世代产线迫在眉睫。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率先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3月27日,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日提前完成全面封顶。该项目预计2026年底量产,2029年实现满产。
项目总投资630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为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基板尺寸为2290mm x 2620mm。该产线主要聚焦中尺寸AMOLED面板,用于中高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类产品,同时也具备生产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的能力。
维信诺的8.6代OLED产线日,合肥国显(维信诺子公司)第8.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设计产能同样为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与京东方产线一致。维信诺这条产线主要面向中尺寸市场,产品应用覆盖平板、笔电、车载、显示器等多个领域。
除了京东方和维信诺,和辉光电此前募投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月通过验收。后续随着扩充项目的投产,和辉光电的第6代AMOLED的产能将从每月3万片大板提升到4.5万片大板,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端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迅速增加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TCL华星在OLED面板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24年11月,TCL华星位于武汉的全球首条5.5代印刷OLED面板产线投入量产,为中国OLED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不难发现,当前中尺寸市场将成为国内面板厂商的重要发力点。未来几年,新增高世代产线将释放出巨大产能,中高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类产品将更多地采用国产OLED面板。这不仅有助于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还将逐步缩小与韩国面板厂商在OLED产能上的差距。
同时,随着国内OLED产能大规模增长,中国在全球OLED面板市场的供应中占比提高,话语权也将随之增强。
在产能提升的同时,国内OLED面板厂在技术路线上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态势。此前,国内5.5代、6代OLED面板产线多采用蒸镀流程,如今各厂商依据自己优势和市场定位,针对中大尺寸OLED产品在技术选择上各有侧重。
京东方和天马持续运用主流的FMM(精细金属掩膜版)蒸镀技术。FMM如同精密滤网,微米级精度的孔洞让有机材料精准沉积形成像素。该技术能实现高像素密度,像高端智能电子设备屏幕,用此技术可使PPI超500,画面清晰、色彩自然。并且,其良品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保障了高端电子科技类产品显示面板的稳定供应。
维信诺则另辟蹊径,在8.6代的布局预计将采用无FMM蒸镀技术,即维信诺ViP(智能像素化)技术。该技术能明显提高AMOLED产品性能,使AMOLED有效发光面积(开口率)从传统的29%增加至69%,使像素密度提升至1700 ppi以上,结合Tandem叠层器件技术,较FMM AMOLED可实现6倍的器件寿命或4倍的亮度。
维信诺表示,ViP技术解决了现有FMM AMOLED制程中与FMM相关的各类问题,突破了其在性能、成本、产品不良方面的限制,推动AMOLED进入AMOLED+阶段。
TCL华星选择的印刷OLED技术则独具特色,该技术将有机材料制造成油墨状,然后以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像素。在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中,印刷技术的成本优势得以凸显,它可提升材料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印刷OLED技术的生产效率非常之高,在生产大尺寸OLED显示器、电视面板时,生产效率可提升数倍,并且更加环保。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印刷技术未来有望在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占了重要地位。
这三种技术各具特色,各厂商借此构建自身优势,探索出不同的发展路径的同时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中国OLED面板厂商有望攻克更多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性能和良品率,实现从技术追赶者向技术引领者的转变。但显然,中国OLED面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韩国OLED面板厂商在技术、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具有先发优势。另一方面,OLED技术虽然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新型显示技术如Micro LED、量子点(QD)自发光(QDEL)等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或将对OLED的渗透造成一定冲击。
总体而言,2024年作为中国OLED面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2024年里,中国面板企业开启了高世代OLED产线落地、OLED技术多元化发展的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OLED面板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为了更好的探索OLED技术及市场格局,2月26及27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将在深圳举办为期2天的2025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DTS 2025),届时BOE京东方市场洞察部长蔡铮将发表《OLED手机及折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趋势展望》、TrendForce集邦科学技术研究经理周诗博将发表《成本压力与技术创新,中大尺寸OLED市场拓展的破釜沉舟之路》的主题演讲。